《北京法源寺》——书摘
date
Feb 10, 2023
slug
book-beijing-fayuansi
status
Published
tags
书摘笔记
summary
大变局时代,读书人的真正出路不在应试做官,而是以行动救世,甚至不惜舍身成仁。
type
Post
- 作者:李敖
- 出版:台海出版社
- 出版时间:2018-11
《北京法源寺》是由台海出版社于2018年11月出版的图书,作者是著名作家李敖。本书以法源寺为线索,深入探讨忠烈精神、贡献精神、觉悟精神以及复生精神等问题,深刻阐述了职责担当、舍身奉献的重要性。书中记载了李敖的见解和体验,以及他的文字描绘,帮助读者认识到忠烈精神的重要性,激发出贡献精神和觉悟精神,更重要的是,让读者懂得了复生的重要性。
书摘
大变局时代,读书人的真正出路不在应试做官,而是以行动救世,甚至不惜舍身成仁。
一李敖
2023-02-01
他在幽州,盖了一座庙,追念这次征东而死的所有的将土,他们的死亡,是为国尽忠而死,死在家乡以外。他们的死亡是叫人心恸的,他们的身世是可怜的,这座庙的名字,应该表达出这种意思,唐太宗最后决定,这座庙,叫做“悯忠寺”。
寺里面,盖了一座大楼,叫悯忠阁,立了许多许多有名的和无名的纪念牌位,阁盖得极高,高得后来有一句谚语:“悯忠高阁,去天一握。”表示它离天那么近。 这是中国的早期忠烈祠。 一千年过去了。一千年的风雪与战乱,高高的悯忠阁已经倒塌了,但是悯忠寺还凄凉地存在着。
第7页 · 2023-02-01
过了九十四年,清朝取代了明朝,原来在辽水流域的满族,统治了汉族的中国。又过了八十六年,清朝的第三个皇帝世宗雍正皇帝,在他即位第九年一1731年的时候,想到了这座忠烈祠,他把它改名叫“法源寺”。四十九年后,清朝的第四个皇帝高宗乾隆也亲来这里,并且亲题写了“法海真源”四个字,刻成匾,挂在这庙里。
第8页 · 2023-02-01
凡是肯干的人,都要准备悲剧的收场。
第22页 · 2023-02-01
“康有为。《书经》里‘康济小民的康;《礼记》里‘养其身以为有为也’的有为。”
第25页 · 2023-02-01
佛学的信仰是唯心的,寺庙本身却是唯物的,以心寄物,由物见心,寺庙有它的必要吗?
第98页 · 2023-02-01
《华严经》有“回向品”,主张已成“菩萨道“的人,还得“回向”人间,由出世回到入世,为众生舍身。这种“回向”后的舍身,才是真正的佛教。但是,佛教传到中国,中国人只知出世而不知入世,只走了一半,就以为走完了全程。
第100页 · 2023-02-01
复生。光复的复,生命的生。
心得:这就是命运
第107页 · 2023-02-01
“死就是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,当我发现,风云际会,多少种原因配合在一起,而自己的表现方法竟是一死最好的时候,我就愿意一死。”
第158页 · 2023-02-01
孟子有言:“可以死,可以无死,死,伤勇。”
第192页 · 2023-02-06
人间虽众生百相,但只能做一种人一只能选择做一种人,同时还得拒绝不做其他许多种的人,尽管其中还不乏有趣的、吸引人的成分。我不能做烈士又做寿星、不能做政革者又做隐士、不能做天仙又做牛头马面、不能献身给国家又献身给妻子…我所面对的是两个方面,一面是选择做什么、一面是拒绝不做什么,然后进一步对选择的,寄以前瞻;对拒绝的,砍掉反顾。一一承认了人生必须选择又承认了人生那么短暂,自会学着承认对那些落选的,不必再花生命去表现沾恋与矛盾。生命是那么短,全部生命用来应付所选择的,其实还不够;全部生命用来做只能做的一种人,其实还不够。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以外的一不论是过去的、服前的、未来的,都是浪费自己的生命,并且影响自己已选的角色。
第204页 · 2023-02-06
从三百五十年前的杨继盛,到两百七十年前的左光斗,这个刑部狱、这个头监牢房,也不知关闭了多少川流不息的过客,他们的身躯已经不存在、血肉已经不存在,但是,鉴不用人,形还问影,他们的影子,其实依然存在。他们在丹青与青史、热血与冷汗、悲愤与哀呼、长吁与短叹,其实处处都凝固在空气里、嵌入到墙壁里、渗透到地底下。虽然先后关到同一座监狱同一间牢房,甚至萧条异代,各不相属;身世遭际,自有千秋。但是,当一代又一代化为尘土以后,他们终于在不同的时间里、在相同的空间里,离奇地累积在一起,做了时空的交汇。也许在子夜辗转、也许在午夜梦回,同座监狱同一牢房,先驱者的身影却恐怖地魂影相依,苦难就这样传递下去、接替下去,只有开始,没有结束,为了中国的伤痕,永远做出推陈出新的见证。
第206页 · 2023-02-06
有心杀贼,
无力回天。
死得其所,
快哉!快哉!
第221页 · 2023-02-06
望门投止思张俭,
忍死须臾待杜根。
我自横刀向天笑,
去留肝胆两昆仑。
第238页 · 2023-02-07
在一般以小人物为小说的矮丛中,我高兴我完成了以大人物为主角的这部《北京法源寺》。写大人物是多么振奋自已、振奋人心的事!书中大人物之一谭嗣同,他以身殉道、“踔属敢死”(章太炎语),更是“清季以来”、“一人足以当之”的“真人物”(熊十力语)。他一生心血,全在《仁学》一书。写成之后,他感于台湾新丧日本之手,乃不用真名,而以“台湾人所著书”颜其封面,借哀浊世;如今,我独处台湾,写《北京法源寺》,“台湾人所著书”之谶,百年孤寂,又复重演。契阔四十载。今印此书以归故国,沧海浮生,难忘我是大陆人而已。
1991年6月12日
第281页 · 2023-02-07
《北京法源寺》以具象的、至今屹立的古庙为纵线,以抽象的、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的史事人物为横剖,举凡重要的主题:生死、鬼神、僧俗、出入、仕隐、朝野、家国、君臣、忠好、夷夏、中外、强弱、群己、人我、公私、情理、常变、去留、因果、经济(经世济民)等等,都在论述之列。
第282页 · 2023-02-06